季度嘟文精华展 - 2021 春
前言
谢谢你点了进来!这里除了有嘟文精选,还会简单写写发嘟的前因后果,以及少许的未来计划. 对于陌生的路人,这是一个了解我的窗口;对于已经关注我的人,可以了解一些“幕后故事”;对于我自己,这是一个回顾过去、着眼未来的机会.
2021 年 1 月 18 日至 2021 年 4 月 17 日,一共发嘟 730 条,原创嘟文 391 条,包含媒体文件的 187 条. 精选了 100 条.
安利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询问有关数理逻辑的书籍.
@aminecrime 郝兆宽, 杨睿之, 杨跃,《数理逻辑:证明及其限度》,复旦大学出版社. 听说已经绝版了,可能不好找,我是找朋友借的影印版,我当时只对一阶逻辑感兴趣所以只读了第三章,但据说整本书都很好,朋友倾力推荐.
看到象友推荐番茄工作法(https://moresci.sale/@konatasick/105587636030534928 ),推荐语为“看书再慢也能一小时内看完”,于是我就读了一下,我跳过 part 3 团队的部分没看,只看了 part 1, 2, 4,用了一共一个半小时……我看书原来这么慢的么( :0170: :0170: :0170:
不过还算是很有收获,内生干扰和外在干扰的应对策略确实能解决我目前遇到的一个困扰. 30 分钟的番茄钟流程(25 分钟工作再休息 3-5 分钟)我也可以尝试一下哎,看最 part 4 的经验分享好像还是很科学的方法?试试再说,如果不错就可以用用~
我之前一直非常抗拒这种心灵鸡汤式的书,因为它就给我一种“你在教我做事?”的感觉,我一直还以为番茄工作法是营销号搞的智商税,为的是卖课卖书卖软件,制造焦虑……刻板印象害人不浅哇.
我也有我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其实跟番茄工作法也差不多,也是把时间分块,不过我是 90 分钟一块,辅助工具是一个沙漏,90 分钟的,刚刚正好沙漏漏完我就看完了那本书.
推荐一篇文章:公众号“新传研读社”,《为何我们不应该消灭网络中的粗暴言论?》(https://mp.weixin.qq.com/s/vMkUo1iSBOw2aV6bVJV5rA ).
文章摘译了 2019 年 Gina Masullo Chen 等人发表在 Social Media + Society(《社交媒体+社会》)中一篇随笔的核心观点.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非暴力沟通!
这条嘟文的起因其实是赌站站长与饼站站长之间的争执,争执的内容是后者在介绍长毛象的“过滤器”功能时使用了不恰当的例子. 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些象友与饼站某位象友之间的矛盾. 这些争执与矛盾在当时还被一些象友看作是网络霸凌,但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的立场都是可以理解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只是大家没有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气氛才变得剑拔弩张了起来. 如果非要说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的话,我想非暴力沟通的必要性一定是值得反复提及的.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推荐了一个数学讲座与讨论班的汇总网站,我做了补充.
GitHub Explore 推荐了一个中文排版项目给我:https://github.com/sivan/heti
赫蹏. 主页见:https://sivan.github.io/heti/
非常有意思哇!给我的主题套了一下,字号变小了、宽度变窄了、一些背景色变化了(还别说,更好看一点了!)、表格变得更整齐了……
不过我最后还是没有使用它,它和我辛辛苦苦写的主题有一点点冲突,需要解决. 我未必有时间精力去搞,而且我已经很喜欢我的主题了,我不想推翻!!!(但这个项目确确实实非常非常有借鉴意义.)
有意思的实例还挺多,刚看到一个全站不允许使用字母“e”的实例:https://oulipo.social/
听上去好像很有趣的样子 :0080:
这条嘟文的两条回复都非常有信息量,也让我了解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东西,可以点进去看看.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solidotbot 马瑙斯的情况非常值得研究,环球科学的相关推送,《群体免疫梦碎?全球首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城市,如今再度面临崩溃》:https://mp.weixin.qq.com/s/hC0c_2Pcgf-R1mtbM951CA
这是一条回复,但原嘟已经被删掉了. OP 询问有什么好用的工具可以下载网页上的视频,我做了推荐.
@y_yang@digforfire.org 我一直在用的:Vedio DownloadHelper,需要下一个本地软件配合使用. 当初选择它是因为它能转视频格式,支持的格式种类非常多,功能强大,那种 M3U8 的分段视频也能非常方便地整合到一起.
之前看到并转嘟过的一个游戏(https://cybre.space/@nonphatic/105617509054811741 ),双曲面上的推箱子,我玩了三天全通关啦!开心!
这游戏很有意思,稍微有一点点难,如果没有时间全玩的话,我挑了几个我觉得有意思或者卡了我很久的关卡:5, 14, 18, 22, 23, 24, 27, 28, 31. 强烈推荐第 31 关,卡了我超久超久.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询问有什么推荐的哲学书籍,原嘟串里推荐的内容很多,非常值得点开查看.
【欧陆哲学】我不了解;
如果是想看【分析哲学】的话,我的经验就是看导论. 先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然后查一查有什么普遍推荐的导论书籍. 比如,我曾经对心灵哲学感兴趣,看的是约翰·海尔的《当代心灵哲学导论》.
导论书的好处就是会快速把这个话题最关心的问题告诉你,然后针对几个焦点问题阐述不同的主义、该主义的缺陷、解决的方向等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导论书不宜选著名哲学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有偏有向,不一定能做到客观;选那些名气稍微小一点的哲学家写的一般来说会更好.
以上都是我的一位哲学专业的好朋友教给我的,希望有帮助.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询问有什么值得做成长毛象机器人帐号的内容,我做了推荐.
@Jill@va-11.com 我有一个!postsecret!可以做成一个图片 bot~
这个我之前每天都看,是世界各地的人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写成明信片,寄给 Frank,他就把这些秘密发布到网上,类似于树洞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官网:https://postsecret.com/
网站创始人 Frank 的 TED 演讲:https://www.ted.com/talks/frank_warren_half_a_million_secrets/transcript
上述演讲的 b 站搬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J411m79v
官方 Twitter:https://twitter.com/postsecret
应该可以做 Twitter 的镜像或者是官网的镜像,不过我有点不确定,会不会直接写邮件联系一下 Frank 看看他愿不愿意自己注册个长毛象账号比较好……
周小川:数字时代的中国支付体系现代化——DC/EP与数字人民币
https://www.chaindd.com/3498726.html
介绍了数字货币相关的概念以及中国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的探索,主要是关于双层经营体系的问题.
b 站的推荐系统发现了我最近喜欢鸟,推给我不少宝藏 up 主,比如这个“探纪自然”(https://space.bilibili.com/282239993 ),好多鸟的视频,倍儿高清!
毅力号定标板上的字:
Are we alone? We came here to look for signs of life, and to collect samples of Mars for study on Earth. To those who follow, we wish a safe journey and the joy of discovery.(我们孤独吗?我们来到这里寻找火星生命的痕迹,来采集火星样品带回地球研究。将来的探索者们,祝你们有平安的旅程,也有发现的喜悦。)
“joy of discovery”还用中文、印地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都重复了一下~
NASA 的彩蛋还挺有意思,希望我们都有发现的喜悦!
来源:https://weibo.com/1946455340/K3hDuwS8Z
英文原文:
https://mastcamz.asu.edu/mars-in-full-color/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推荐了一个查询历史价格的工具,我做了补充.
@qianodido @board @rec 我用过一个类似的,慢慢买:https://tool.manmanbuy.com/m/history.aspx
它有个软件,用软件还能订阅某一个商品,设定一个预期价位,到达那个价位时发微信提醒
这个探纪自然最近又开始发哺乳动物了,什么羚啊、骆驼啊之类的,太不专一了,生气! :0100: 聪明的 b 站马上体察到了我的想法,给我推荐了一个专发鸟类的 up 主:寻找大自然的精灵(https://space.bilibili.com/316564109 )
他只有不到 300 粉,这真的是捡到宝了!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询问有什么比较全的建博客的方法,我推荐了另一位象友的总结.
@Aliace “全”是指建站方法比较全吗?那可以看此方老师总结的:https://blog.konata.co/?p=148
相关讨论在这个串:https://moresci.sale/@konatasick/105558677388097877
如果是想问步骤比较全,那应该随便挑一个方法都能找到步骤比较全的教程的.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在使用 aegisub 软件打轴,我冒昧推荐了快捷键的使用.
@rosetta 打轴挺累的,加油!
---------
(看到你和另一个象友讨论说换软件了,冒昧提供我个人使用 aegisub 的经验:
选择频谱图而不是波形图;
鼠标左键选择开始时间;
鼠标右键选择结束时间;
快捷键 E 听选定时间的头 500 ms;
快捷键 D 听选定时间的末 500 ms;
快捷键 G 提交.
只是随便一提,另一个软件也挺好用的,你自己用着舒服就是最好的.)
方可成总结的中文 newsletter 导航:https://www.notion.so/Newsletter-68ee46c0a4574f659fb8a873ead438c6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推荐了朱伟老师的单词课程,我就我所知道的内容做了补充,同时推荐了更多关于词根词缀的工具.
@abuse33 他的课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至少我看到过一个错误: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了,反正是第一课,“demonstration”这个词,他说词根是 demo 样品,原话是:
“你自己上街无非就是把自己像样本一样抛出去,我要把我心中所想,所想的国家、所想的制度表现出来,我要上街游行,你就是一个样本.”
(保证一字不差,当时我发了微博)
但该词的演变是:
men- 想
→moneie 提醒
→monstrare 指出,披露
→加前缀 de- 完全地
→demonstrationem 指出
→demonstracioun 证明某事正确
→展示说明实际操作(1807 年)
→许多人公开表示支持某种政治或社会事业(1839 年)
来源: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demonstration
而 demo 这个词是 1958 年缩写 demonstration 得到的.
来源: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demo
词根词缀是非常好的方法,但看他的课应该查证一下. 除了我上面那个网站,还推荐高伟东独立开发的词根词缀字典:http://www.dicts.cn/
祝学习愉快!
做饭
这个季度经历了寒假,寒假在家里我承担了每天做中午饭的任务. 其实之前在家里也会做饭,但之前我只管炒菜,买菜洗菜切菜什么的都是我妈妈做的,这个寒假我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的工序!
在超市见到一种蠢萌蠢萌的菜:佛手瓜. 以前都没听说过,买回家炒着吃. :0140:
又在超市见到一个新奇的蔬菜:苤(piě)蓝,没见过,所以买回家吃. 超市把人家的拼音标错了(如图),害得我浪费了宝贵的两分钟在输入法里寻找这个字. 苤蓝好感度减 2 分.
它巨硬无比,重心的那个地方更硬,而且皮和肉之间、肉和重心的那个特别硬的地方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过渡得非常平滑,这在蔬菜中是很少见的.
切它的时候我切到手了! :0170: 损失了一点血液,疼痛!(苤蓝好感度减 10 分.
它有一点点甜,而且是那种让人有点恶心的甜,不喜欢!苤蓝好感度减 5 分.
上午在超市里见到了鱼腥草,是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的,就买了一些回家. 查了一下是中国南方吃的比较多,吃法就是凉拌,中午我也试了试. 洗的时候我就偷偷掰了一点尝了尝,觉得味道很奇怪,整个厨房也都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等拌上调料——
它依然不好吃!!!
我妈也说不好吃,我爸说“一般般”,但他身体比较诚实,只吃了一点点就不吃了……
我就在想,喜欢什么口味这种东西,是基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呢?基因应该能决定一部分吧,比如人类应该都喜欢甜的,因为糖代表了能量;但问题是,喜欢吃鱼腥草这种东西的南方人们是天生就爱吃吗?还是他们只是习惯了呢?如果强迫我每天必须吃鱼腥草,一年以后我会不会也喜欢它了呢?
再进一步的话,世界上会不会根本没有“喜欢”这种东西呢?有的只是习惯. 中国不是有个成语叫“日久生情”吗. 还有就是一个第一眼觉得 ta 不好看的人,其实后面如果慢慢了解互相熟悉之后也就会觉得 ta 还挺好看的了,这不就是习惯的力量吗~
打出一个双黄蛋!吼吼吼!幸福!
昨天在超市看到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蔬菜:次菇. 买了一点回家,结果下厨房里都查不到这个菜.
机智如我,到维基百科里搜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菜的大名叫“茨菰”,和菌类没什么关系,做法就是红烧肉!不过我昨天来不及准备五花肉了,就留到了今天做~
体验:好吃!好像各方面都有点像荸荠?和五花肉一起红烧,简直是绝配!天造地设!好感度加 10 分~
长毛象使用
关于使用长毛象本身的了解与倡议等.
转发后使用“↓”、“👇”开头进行评论且选择公开可见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这样的原创嘟文会出现在跨站时间轴上,为了搞明白这到底在说什么还要点进个人主页去看. 而且比较神奇的一点是,如果我所在的实例上没有任何人关注了 ta,那点进 ta 的个人主页只能看得到原创嘟文,看不到转发.(猜测原创嘟文是中继送过来的.)
更好的做法也许是附上嘟文的链接,或者可见性选择不公开,让它只出现在别人的主页时间轴上.
中文和英文之间主动加了空格的嘟文不会被那些在语言过滤中选择了中文和 English 的人在公共时间线上看到. 比如这一条.
这条嘟文下方有更进一步的讨论,当然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玩长毛象玩得久了就会看到自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拉黑.
因为发关注请求结果被人给拉黑了可还行……收获了玩长毛象以来第一个已知的被拉黑. 心情很复杂.
记录瞬间:刚刚又发现了一个已知的被拉黑,这是第二个. 完全没有互动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拉黑我的,不知道具体原因. 这次心态还行,只伤心了不到十秒钟,很快就释然了.
马上想到的是,我玩长毛象太高调了,每天都要往上面投入两三个小时左右,有时候还有点 FOMO(害怕错过),这不好. 未来要减少上长毛象的次数和时间,把重点放在我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上.
这里的“拉黑”指的都是屏蔽.
这两条嘟文记录了自己知道被拉黑后的心理,当然在这以后我又知道了三个,但已经不会在我心里再掀起波澜了.
知道自己被拉黑的过程都很意外:一次是一条回复被转到我的首页上了,我自然要点进去看看上下文,结果却刷不出来,因为回复都是有那个艾特的嘛,我就从那个艾特点进那个人的主页然后就看到自己被拉黑了;另一次是看到一条嘟文的回复数显示“1+”,但点进去以后下面只有一条评论,我觉得奇怪就复制嘟文链接后到浏览器里打开,看到了那条我本来看不到的回复,然后回到长毛象里再去搜索那个人,就看到自己被拉黑了.
虽然我已经没有那么在意这种事了,并觉得无论怎么做都是各得其所,但实际上从这以后我还是尽量减少了上象的频率,我不再执着于刷时间轴,就是随缘看看,主动的回复也少了. 我逐渐意识到我在现实世界中的学习和生活比这个虚假的网络世界更值得我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被网络上的人喜欢或是讨厌完全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这条最开始是我说一条嘟被转了好多好多,然后有象友表示 ta 那边看到的转嘟数没有那么多,我做了回复.
@SherylLin “藏起来”的意思应该是指在时间线上看不到各种数量,点进去还是能看得到的.
看不到那么多转发数是因为长毛象的机制,你看到的数据是你自己的实例统计的,当嘟文所在实例并不是你所在的实例时,数据都会大幅减小,因为那些[你的实例所不知道的用户]与该嘟文的互动都不会被你的实例统计到. 我越来越觉得长毛象像朋友圈了.
想看真正的数据则可以复制嘟文链接后在浏览器里直接打开,这样看到的就是嘟文所在实例的统计. 以我刚刚转发的那条为例,直接在浏览器里点击:https://o3o.ca/@salt/105840751157644516
它已经有 131 个转发了.
我是否转发主要还是看嘟文质量,能让更多人看到当然更好,别人已经看到了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把转发当作收藏了哈哈.
而且你说的接收到的时间这一点非常对,比如这一条嘟,我关注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今天上午转的,我今天上午又没看长毛象,我差点就错过了它哈哈~
发非原创内容应带原始链接,对新闻事件做评论应带自己看到的新闻的链接(或给出明确可供搜索的关键词).
发现了一个有长毛象的 bug,顺便知道了通知的上限是 40,超过 40 会显示 40+.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询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只看到转评却看不到转发的情况.
@samehhkl @board @help 这种情况很多,原因可能是:
- 原 T 那个人把你屏蔽了
- 你把原 T 那个人屏蔽了
- 你把原 T 那个人隐藏了
- 你所在的实例没有人关注原 T 那个人所以你的实例没有拉取原 T
- ……
我曾经呼吁过对嘟文做评论时带原链接,不在公开轴上使用“👇”、“↓”评论:https://1234.as/@zero/105593658559089828
我个人已经在过滤器中对“👇”、“↓”进行了过滤,场景选公共时间轴即可.
技术
最近需要用二分法找出引发某个错误的 git 提交,我只知道一个 git log 和 git reset 命令,然后我就想,不如写个脚本自动化一下吧. 然后我吭哧吭哧开始写,写了 100 行基本快写完了的时候我就想,这个功能会不会早就有人写过了呢?我别是自己造轮子吧.
——一查,果然,人家 git 本身就自带 git bisect 命令(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8/12/git-bisect.html ),而且跟我想实现的方式不谋而合,通过标记 good 和 bad 来逐步定位. 好了,我的 100 多行代码可以被我打印下来钉在耻辱柱上了.
有需求要先去查一查,不要上来就写啊!真是惨痛的教训.
lua 的 table 好奇葩,用等于号传递一个 table 本质居然是引用,要想复制一个 table 得手动搞,醉了 :0560:
http://lua-users.org/wiki/CopyTable
https://stackoverflow.com/q/640642/9783145
这是当时一个在密码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的事件.
CloudFlare 也搞了一个 Pages 服务(https://pages.cloudflare.com/ ),默认域名还行,pages.dev,欢喜地把我的博客又托管了一份(一个博客,多地托管,这已经是我托管的第四个地方了 :0120:
好像现在做网站托管的服务成为了一个趋势,哪个大公司都想来分一杯羹. 静态博客真的算是渐渐流行起来了.
生活中的小事
我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因为人行道上有各种地摊、停放的汽车等,非机动车道反而比较宽阔),迎面开来一辆汽车.
我心想,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非机动车道上逆行. 刚要躲开时我才发现,那并不是一辆汽车,而是两辆并排行驶的电动车,因为车距保持得恰到好处,车灯的高度、发出的白光的色温、光晕的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在朦胧的夜色中就好像是一辆汽车在行进.
我还没有回过神来,那两辆电动车已经分别从我的左右驶了过去,而我的大脑还停留在“那是一辆汽车”的印象中. 于是,在那一瞬间,我感到我从一辆汽车中间穿了过去,轻盈得像是魔法;而下一个瞬间,我感受不到我的存活,又像是我早已成为了游荡在世界上的魂灵.
分享一下今年的 #邮票 ~
还是头一次在长毛象上发邮票相关,先简单介绍一下. 我从 2015 年开始订邮票,现在已经有六本了(图一上)~ 流程就是每年的 11 月左右去邮局订下一年的,然后每年 1、2 月份的时候去取上一年的. 如果我会一直用长毛象的话,每年的农历新年前后我就会这样发一条嘟分享一下上一年的邮票~
2020 年发行量有点少(见图一中,目录),今天去领的时候退了我 20 多块钱(提前交钱,多退少补),像 2019 年计划发行(http://www.chinapost.com.cn/xhtml1/report/1911/5452-1.htm )的《第三十二届奥运会》,因为疫情原因没有举办也没法发行了. 也产生了计划外发行的邮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图一下).
我最喜欢的三组邮票分别是:
-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图二). 话说它也快要入轨啦,大概在 2 月 8 日左右,到时候一起关注呀~
- 天文现象(图三). 我对去年的大彗星印象最为深刻了!这个邮票弄得还挺好看的,有一只鹿的剪影.
- 查干湖(图四). 我知道查干湖完全是因为王冰冰!不多说了,我爱王冰冰 :0540:
一只胖嘟嘟的小狗慢吞吞地朝我爬来,然后认真地嗅起了我的鞋,它的主人赶紧把它喊走了.
(我想说,我没事,我很好!它喜欢就让它嗅嘛!(我还挺享受的(?
在路上看到一个自言自语的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看他有没有戴着耳机. 此时的他被称为:
薛定谔的神经病.
这套书战线被我拉得太长了,我一看,第六卷恰恰是 2020 年 2 月 6 日读完的,去年的今天,真巧!
第七卷读了一整年是有原因的!结尾也太伤心了,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剧透警告⚠下面有剧透,没读过书就不要再往下看了,资源发嘟串里~
第九章太令人伤心了!雷吉斯、米尔瓦、安古蓝、卡西尔全死了……我的心都在滴血……不过好在叶妮芙、杰洛特和希瑞终于团聚了(如图),悲伤中还是有点感动. 第九章还揭露了一个重大的秘密,即恩希尔的真实身份,有一点意外. 无论如何,读完第九章我就不想读了 :0120: ,害怕最后还会出幺蛾子,(只要我不读,他们三个人就会好好地在一起 :0120: 结果到最后杰洛特和叶妮芙还是都死了……
在最后一章读到了同名电视剧第一季中的一个细节,即叶妮芙在开始是驼背的,还曾经试图自杀过. 看电视剧时我还没读最后一卷书,以为是电视剧导演自己编的,现在看来,电视剧真的太忠实原著了!虽然情节只是第一卷书的情节,但编剧肯定是认真读完了全书的.
我刚刚发现我的垃圾桶上面有一个圈!可以把那个圈拿下来,套上垃圾袋,再把圈按回去,这样垃圾袋就被卡在那里了,不会随着垃圾越来越多滑进到垃圾桶里~
这么伟大的设计我怎么早几年没注意到!
我最近注意到我戴的口罩有时会从我的右耳朵上滑下来……然后我仔细探索了一番,发现我的左右两个耳朵好像有点不太一样.
我左耳朵比较软,右耳朵比较脆. 就是用手去捏耳朵的上下沿并向前对折的话,右耳朵就非常轻松地能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折出一个锐角出来,并发出有点清脆的“咔”的一声,感觉还有点爽(?);左耳朵就折不出角来,只能弯成一个弧度,硬去用力折的话,还有点疼……
好神奇,这是什么生物性状吗?为什么不是对称的?
今天去图书馆翻杂志.
先看了《南方人物周刊》2021 年 2 月 1 日总第 662 期,是“我的 2020”特刊. 看了第一篇《历史在武汉人心中》,还不错.
然后我又翻到一本很久之前的《散文(海外版)》,有一篇文章印象深刻,是沙爽的《时间的裂隙》,觉得她文字十分漂亮.
我是喜欢去认识下蛋的母鸡的,所以就查了一下,她只有一个百度百科的页面,不知道是谁建立的,里面说她是一位失聪的人士. 顿时还挺肃然起敬的.
今天下雨. 路上躺着一个馒头,白得刺眼,与这个灰色的世界格格不入.
这个加油站是易主了吗?完全看不出来之前是中化的呢~
多邻国居然还有可以啥都不做、软件直接帮你写好、你就直接点“检查”就可以通过的挑!战!题!还遇到两次. 不知道是 bug 还是 feature :0560:
(“小伙子我看你学得太差了,这题让你自己做你肯定也是错,不如我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你,给你涨涨自信心~”?
点亮技能树:💇自己给自己理发☑️
难点 1:左手对器具的控制有待加强,应该可以通过练习用左手写字来加强;
难点 2:耳朵好像有点碍事,无解了( :0120:
《乌鸦》这本书的装帧好漂亮,通体的黑色,文字和图片都是这种有点发亮的银白色.
偶然发现了多邻国的一个彩蛋:点击十次那个绿色的小人,他会变成一个蛋!
长见识了:室内滑雪机,就像跑步机一样,下面那个白色的是不断向上滚动的履带,看别人玩了一会儿,太有意思了!比起真正去雪场,它不冷,而且可以一个人滑,不会撞到别人,真不错!
(等我有钱了有一个大房子,我给自己装一台 :0120:
《包法利夫人》已经全部读完了,书后面还有对福楼拜的公诉状、辩护状、判决书,明天再看啦. 不知道为啥,这本书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没有对我的情感造成一丁点冲击.
我以前读书时,常常会陷入故事情节中,读完后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一两个小时内回不过神来. 最近读书都没有这种感觉了,好像我已经完全独立于故事之外,可以冷眼旁观. 这是因为我长大了吗?还是最近读的书本身的问题呢?如果是我小时候读《包法利夫人》,我会有什么感受呢?
计划下一本读《小妇人》.
我看到一个人在一条小河里钓鱼,那水非常浑浊,我就问他:“这里能钓到鱼吗?”
他回答:“嗐,瞎比划会儿得了呗!”
我以为他是谦虚,就在旁边看了他一会儿,突然间,他收杆了!
我定睛一看:啥都没钓到……然后他看了我一眼,一个没忍住就笑了起来,搞得我也大笑了起来:艹,难道他真的是瞎比划吗?
我赶紧走了,但越想越觉得好玩,不禁想到了一个不顾老婆反对花重金买了渔具但钓鱼水平很差又不想没面子于是出门瞎比划回家前再去市场买两条鱼回家的男人的形象.
长见识了!不用冲水的小便池,是高端的生物科技!这应该能节约超多水,真不错!
刚读完书不久,就非常凑巧地赶上电影放映. 那么多文字就这样被改编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损失了太多太多细节!
(我觉得我也许可以考虑创作《包法利夫人》的同人了!不过头一次写同人就用这种名著会不会不太好? :0560: )
可恶!鸟拉屎拉到我头上了,一呼噜一手屎. 抬头一看是麻雀,在树上跳来跳去还挺高兴的样子 :0170:
今天看到的在丁香花上停落的漂亮蝴蝶,用谷歌图片搜索了一下只能查到是凤蝶属,具体是什么种有朋友知道吗?欢迎评论!也欢迎推荐辨认蝴蝶或辨认昆虫的软件、书籍、网站、资源等等等等等……
我越来越热爱大自然了!但我时间有限,还是等植物和鸟类学得差不多了再进军昆虫吧!我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去参观过一个蝴蝶标本展,我知道仅仅是蝴蝶的辨认就能学很久很久,所以到时候也说不准直接学蝴蝶,毕竟昆虫的话就更多了!人生苦短啊~
无聊的思考
生活的本质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人人字幕组传播美剧资源【并盈利】这件事一直都在一个灰色地带,即便那篇《网络时代的知识布道者》(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62293.html ),通篇都是在表扬其翻译【公开课】这件事,甚至直接说了美剧版权问题的“灰色感觉”:
> 因为译介开放课,梁良感觉到,字幕组以前那种灰色感觉(涉及所译介美剧的版权问题)也渐渐减弱了……
因此,我认为网传图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有点误导人,说得好像人民网曾经支持盗版一样,而且那篇文章其实是人民网转载,原文在《中国新闻周刊》2010 年第 48 期,并不是那张图说的“官媒人民网称其是‘网络时代的布道者’”.
其实当年胖鸟被关时就知道人人影视字幕组被办也是早晚的事,但为什么是现在呢?我想这与去年年底签订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不无关系. 如果真是这样,我想对相关涉事人员不会太过于严厉,可能也就是表面上给欧洲做做样子而已(?)
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借此机会呼吁建立起完善的文艺作品分级制度,然后敞开怀抱、不经审查地引进国外的作品,这才是更加健康的生态环境. 看别的象友都已经说得很好了.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说,如果有人有“如果我是父母,我一定会做一个很好的父母,我会把小孩教育得很好”这样的想法,那 ta 就一定无法成为一个好的父母了. 我与 OP 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
@FluffyDream@bgme.me 谢谢您愿意花时间把原因写下来,让我可以理解到那一句简单的结论背后是您如此深刻的思考和成熟的想法!原来您的重点是“一定”这个词,是态度问题,这是我确实没有想到的,我想教育孩子时的确应该有一个谦虚的心态和愿意随时学习的态度.
关于教育是否有一个“范式”的问题,我倒有点不同的看法. 当然这里要先对“范式”下个定义,不然我们可能最后发现我们说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您对“范式”的理解似乎是一个大的方向(我要多关心孩子、我要给孩子自由),但我会觉得“范式”像是一个更加具体的指导手册,甚至于“教育应该根据孩子来改变”这一点也是“范式”的一部分.
在我的定义下,我会觉得教育是存在“范式”的(但人类是否能找得到是另一个问题),不然那些有关“教育”的科学研究岂不是完全失去了意义?
我之所以在您的原嘟文下发问,是因为我本人确实持有“如果我是父母,我一定会做一个很好的父母,我会把小孩教育得很好”这个想法.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读过两本发展心理学的书籍,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是我的“范式”.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很开心和您交流~
读了《那个坐在阳台上敲锣鸣病的人》,原来就是 QQ 空间体小作文,一共 45 段,每段一句话,格式就是“那个 xxx 的人”组成的排比句,中间有两段格式还不一致.
去裁判文书网找到了这份判决书. 裁判文书网我记得以前随便查的,现在还非得注册登录才能看,服了.
这个判决之所以成立,主要理由就是那条微博“部分内容之前已明确被官方辟谣,部分内容为虚假内容.”我还挺无语的:
一方面,我确实很反感这条微博那种不经考据的硬煽情;另一方面,这种发言难道不是微博弄个提醒说部分信息是虚假的就完事了吗,居然还动用了公检法,还“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最后弄了个寻衅滋事.
还有两个点挺有意思:
- 三河市公安局燕顺路派出所出警抓人是因为“接上级转警,有网友反映”,不知道是真有网友举报还是网信办冒充网友;
- 4 月 7 日开始刑拘,9 月 8 日开庭审判,判六个月. 然后再过一个月,10 月 6 日就刑满释放了. 估计是法院也觉得这事没那么严重,但已经拘了五个月了,只能六个月起步了,要不然国家还得赔钱. 张文芳估计也怕了,赶紧认罪吧,这样 10 月份就能放了,要不然没准能给关到 2021 年.
“因为‘梨’与‘离别’的‘离’谐音,因此有一种说法,吃了梨会减少离别……”
?
所以是增多还是减少,全都你说了算呗?好的就增多,坏的就减少喽?
(好像是一个宣传惊蛰要吃梨的广播节目
谢谢投票的大家!如果第一次看到这条嘟可以先点开上面👆的投票参与一下,下面是一些说明: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身体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 12-18 次每分钟,各年龄段的呼吸频率请看截图( @OCRbot ),来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espiratory_rate
我昨天看到这件事时有点震惊,我以为人每分钟会呼吸 30 次以上的,我还自己测了一下,我本人每分钟呼吸 15-16 次. 我不知道是我自己孤陋寡闻了还是大家对这件事普遍没有概念,所以发起投票调查了一下,目前看上去大多数人对此都不太有概念.
最后大家来和我一起学一个英文单词吧!
respiratory 呼吸的.
词根是 -spir,来自拉丁语,表示呼吸.
同源词还有:spirit 精神、心灵;suspire 叹息、叹气;perspire 出汗、发汗.
等我有时间,我应该跟踪一只流浪狗,看看流浪狗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最一开始是一位象友在抱怨中文引号问题时误以为英文引号是直引号,结果我在指出时又犯了另一个错误,误以为直引号是表示分秒的符号了,于是另一位象友纠正了我. 我在回复时做了总结,也给出了一篇关于标点符号的好文章.
@gfis 是的!表示分秒的应该是 prime,直引号只在编程里用,我给出的那个链接里也说了,我这里说的不对,谢谢!
- 分(′)、秒(″)
- 直单引号(')、直双引号(")
- 弯单引号(‘’)、弯双引号(“”)
你说的都是对的,包括直引号是为了节省打字机空间、以及这些 Unicode 码. 我昨天又看了一篇少数派的文章,讲了很多标点符号,又学到很多东西,纠正了我过往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我没好意思再过来补充.
https://sspai.com/post/45516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是机器人,说日历可以重复使用,但搬运的原文是 2020 年的了,我在下面补充了 2021 年的情况.
@lengzhishi 今年可以用 2010 年的.
鸟类
这个季度我开始了两项公开学习,其中一项便是鸟类. 每周日更新自己这一周学到的关于鸟类的知识.
去年众筹的一个项目《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早就众筹成功,今天都已经收到货了!(图一上)我还是第一次参与众筹,延迟满足真的爽哇~
而且参与众筹简直血赚,除了以超便宜的价格买到书,还赠送了一大堆零零碎碎的福利. 包括图书的独享收藏编号(图一下,封底左上角,No. 017876)、一个超级大的鼠标垫(图二,我简直爱死这个鼠标垫了)、各种贴纸冰箱贴口罩夹书签纪念币等(图三),以及一个超级大超级大的鸟类分类图谱(图四)……
这是一条回复,建议点开链接查看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并按照发言顺序阅读,避免先入为主. OP 是国家地理机器人,发了一张栗喉蜂虎的照片.
借贵号评论区宝地一用,正好看见,第一个学习的鸟类就是你了,栗喉蜂虎!也算是第一次使用我新买的书,还真不错,能查到.
栗喉蜂虎属于佛法僧目(好奇怪的名字),蜂虎科(为啥叫蜂虎科?你是像老虎一样的么?),遍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体色艳丽. 叫这个名字应该是喉咙处是栗色的.
叫声可以扫图二的二维码,(哇塞,这个书有点棒!),我帮大家扫了,点进去听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A0MjkzNA==&mid=506910180&idx=1&sn=6ab86fe901032694f4485a9f17a123e2&chksm=04e6253d3391ac2b6fb0d35e485c200ef7e56a070acf5d930b3a96540ab509146bf283685794#rd
栗喉蜂虎分布于中国南方,我一定会找个时间去南方寻找你,我的可爱的栗喉蜂虎,你是我认识的处女鸟~
本周 #鸟类 学习:没有实质进展,主要是培养兴趣爱好,规划学习路线.
1. 阅读了《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前面二十页左右的导言部分,对鸟类有了大致了解,知道了一项广泛开展的活动的名称:观鸟.
2. 阅读了观鸟有关的科普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23055408 ),了解到观鸟要买望远镜,望远镜还不便宜,入门的都要 500+ 元,我决定还是先纸上谈兵一段时间.
3. 收集了一波有用的网站:https://zhuanlan.zhihu.com/p/78511738
4. 观看了康奈尔大学的观鸟入门课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s411978S ),我觉得好难,前天昨天和今天我都几乎想要放弃了……(要坚持哇!
5. 观看了电影《观鸟大年》,对这项活动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
-----
分享三个有意思的知识:
a. 环志. 人们为了研究候鸟的迁徙,会往鸟的脚上套环,叫做旗标. 根据旗标所在的左右脚、颜色、数量、形状,可以看出这只鸟是哪里来的. 观鸟者有义务积极主动地向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报告其观察和收集到的环志信息. 涉及到中国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旗标分配见图.
(转下条)
(接上条)
b. 鸟沉降(fallout). 如果鸟类在迁徙时遇到大风暴、逆流,鸟儿们便只能赶紧降落在看到的第一块土地上,看上去就像是有数十万只的鸟类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是观鸟爱好者的福利. (来自电影《观鸟大年》)
c. 白头海雕的求偶仪式极其壮观:雌雄白头海雕飞到令人眩晕的高度,然后它们的爪子抓在一起,一起自由落体. (来自电影《观鸟大年》)
吼吼吼这也太浪漫啦!我把电影中的相关段落截了出来,发到了 peertube 上,链接:https://bittube.video/videos/watch/42299a6e-bcef-47b8-ab40-2ac2ebce4cff
或者看我今天早一点转嘟的那条嘟文.
本周的 #鸟类 出现了计划之外的进展,事情是这样的:
前几天过年的时候我和我姐姐互相祝对方新年快乐,然后就随便聊了两句,然后就聊到观鸟,然后我惊奇地知道了她也玩过观鸟!她还有望远镜!然后她直接帮我介绍了一位观鸟大佬,然后我们约好下个星期去一个地方实践观鸟……(暂时先不透露)
这发展也太快了吧!我还是小白一个,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好紧张……
然后我这个星期就在预习那天有可能看到的鸟类都有啥. 这个倒是可以分享一下:
我找到一个中国观鸟记录中心(http://www.birdreport.cn/ ),它有一个小程序叫“观鸟记录中心”,用小程序登陆以后点击“建记录”-“定点记”,就能看到自己周围有哪些观鸟的地点,把这个观鸟地点的名称记录下来.
然后在小程序“用户中心”-“公众数据查询”或网站的“查询•统计”一栏里的“观测地点”那里输入刚刚记下的观测地点,就能找到其他观鸟爱好者记录的数据了!
我用这个方法搜索了下周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找到了几份记录,取并集就得到了考试范围,取交集就得到了考试重点,这一周我就在突击学习考试重点……
祝愿我下周取得好成绩!
本周 #鸟类 迎来重磅更新:https://zero-mstd.netlify.app/first-birding/
书接上回(https://1234.as/@zero/105730276246729145 ),我结识了一位观鸟大佬,我们按照约定,于 2 月 17 日一起到圆明园实践观鸟. 这篇文章就记述了观鸟前后的所有细节. 里面有一些小知识,还有一些感悟,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全都占了,大体是一篇流水帐游记.
可怕的是,我竟然写了九千多字,预计要读 20 分钟左右……原来我才是废话本话!
本周 #鸟类 回归了我的原计划,我还是想先学点鸟类的基础知识,比如解剖结构、各种器官、习性之类的,总之就像植物那样,希望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找到了许维枢的《鸟类学基础知识》,在中国知网里能下到,一共有 7 篇,这周比较懒,只看了 2 篇 :0520:
第 2 篇是讲鸟类化石的,这让我对古生物产生了兴趣(我懂了,我对什么都特别容易产生兴趣……),然后我了解了一波国际地质年代,啧,挺有意思. 知道了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过去的,有奔跑起源假说和树栖起源假说两种,后者可能性更大一点,就是爬行动物爬到树上去,然后它们试着从树上往下跳,然后滑翔到地面上,或者在树之间滑翔,结果最后就学会了飞翔 :0120: 希望人类能借鉴一下,请大家都去爬树 :0120:
水鸟是最早出现的鸟类,白垩纪就已经有了潜鸟目、鸊鷉目等 6 个目!厉害厉害. 第四纪灭绝了好多鸟,有一种鸟叫恐鸟,身高 3 米,于 17 世纪末灭绝. 我之前还以为第四纪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久远到人类还没出现,原来第四纪就是一万年以前而已. 17 世纪末就是中国的清代啊,那按理说古人是见过 3 米高的恐鸟的.
本周 #鸟类 继续看了许维枢《鸟类学基础知识》的第三讲,讲了鸟的外部形态、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讲得比较泛泛,全是文字没有配图,觉得不够尽兴,还是应该找本专业的鸟类学课本来看,以后吧.
太多东西是我第一次学到的新知识了!我果然对鸟类的了解有点少,感觉写不下,挑几个有意思的:
- 鸟的羽毛一般只有黑色素、类胡萝卜素,蓝色羽毛的鸟是光学的特点,就像蓝天.
- 鸟的耳朵在眼睛后面,没有外耳,耳孔被羽毛覆盖.
- 鹭类、鹰类有特殊的绒羽,叫粉[冉羽](这字竟然打不出来!),末端柔滑,稍一触动就碎成粉状,可以用来除去灰尘和体外寄生虫,保持清洁.
- 鸟是恒温动物,体温 41 摄氏度左右,心跳 300-500 次每分钟.
- 雄鸟的生殖器就是睾丸,睾丸的大小随季节变化,生殖期膨大,生殖期过后萎缩.
- 雌鸟的生殖器只有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达,右侧的退化(?!震惊). 只有鹞左右是对称的,鹞是唯一的例外.
本周 #鸟类 继续看了许维枢《鸟类学基础知识》的四和五,鸟的繁殖和行为.
讲到孵鸟这件事,一般两性区别不明显的鸟类,两性都会参加孵鸟的工作;两性羽色有明显区别的鸟类,则是羽色较浅的性别孵卵.
我不禁思考,这种东西是基因决定的吗?基因竟然能有这么强大吗?可是全世界所有的鸟都是这样,这又不像是商量出来的. 如果鸟类形成一个社会,这能不能称之为是一种“文化”呢?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人类,我们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育儿模式,在这方面也是出现了各种争吵,这是因为我们更高级吗?我倒觉得鸟类其乐融融地生活着,就按一个固定的模式运作,也没有鸟会想逃避责任,好像还挺幸福的.
另外一点就是鸟类的本能. 例如,成鸟往雏鸟嘴里塞食物的行为、雏鸟张嘴要食的行为. 这些好像又都是基因决定的,我觉得好神奇好神奇.
反过来想我们人类,其实人类也有超级多类似的本能(如抚养孩子、体恤弱者),一方面我们将本能定义为了习俗或道德,并忘记了这是本能,我们骄傲自大地以为我们能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又将大多数人的本能定义为了正常,而少数人的本能则需要吃药、治疗(?),其实人类更加神奇的,不是吗?
本周 #鸟类 把许维枢《鸟类学基础知识》最后两讲(六、鸟的生理;七、鸟的鸣叫)都看完了. 因为他实在是讲得太少了,我渐渐陷入到了“看得太少、想得太多”的阶段,比如上周的鸟类发了好多对人类的反思这种,这就不太好. 所以我这周去图书馆借了五本书,分别是:
a.《鸟的感官》(ISBN 978-7-100-12373-0)
b.《鸟的智慧》(ISBN 978-7-100-17165-6)
c.《鸟类的天赋》(ISBN 978-7-5477-7497-0)
d.《野鸟放大镜 住行篇》(ISBN 978-7-100-12377-8)
e.《守望飞羽》(ISBN 978-7-100-15316-4)
已经开始看 a 了,觉得还不错,有意思的实在是太多了,以后只能是随便挑一点分享这样子.
和植物一样,也是春天到了,不少候鸟已经飞回我所在的北方城市了,但是我并不打算今年就做观鸟实践,毕竟观鸟比看植物累得多得多得多,我还要学习,我还没买望远镜……总之我还是先读书,书读完了就停更这个 tag.
本周 #鸟类 把《鸟的感官》序言和视觉看完了,这本书还不错,一个词形容的话就是娓娓道来.
知道了有些鸟如猛禽有两个视凹(人类只有一个),所以它们比人的视力要好得多,而且其实“视力”包含很多方面:锐度、分辨率、感光度等等.
还有一个新知识就是:很多鸟的视锥细胞有四种:红、绿、蓝、紫外线,所以很多鸟是能看到紫外线的!人类之前对鸟类的很多研究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比如把一只羽色鲜艳和一只没那么鲜艳的雄鸟放在那里,看雌鸟选择哪一只去交配这类的研究,这里的羽色鲜艳只是人类看到的,这就很有局限性,鸟能看到紫外线,所以它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并不一样.
作为对比:人类有三种视锥细胞:红、绿、蓝;大部分哺乳动物如狗只有两种视锥细胞.
注意:这两条是愚人节玩笑. 但“Birds aren’t real”这个 meme 确实是真的,他们真的有那些官方网站、社交帐号等等,有点类似于“地球是平的”、“1999 年的战争”这种,算是介绍了一个网络梗吧~
一个弥天大谎:鸟类都不是真的.
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从 2 月接触观鸟、学习鸟类,如今已经两个月了(象友们可以点击 #鸟类 标签证实). 可以说,在鸟类这个问题上,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大约一个月以前我就隐约觉得有什么东西不对劲,随着我对鸟类学习的深入,疑点就越来越多:比如我们的周围很少能看到鸟类,只有在野外才能看到;我们平时看到的无非也就是麻雀、喜鹊这两种;另外,所有鸟类都故意离人特别远,人类稍稍靠近,它们马上就飞走了. 这些都和 19 世纪的文献资料很不符合.
随着我的调查深入,我终于发现了这个政府欺瞒我们已久的秘密,那就是:鸟类都不是真的!
虽然听上去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如此:20 世纪中叶鸟类开始大量灭绝,1956 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主任 Allen Dulles 提出了“消灭剩余鸟类,使用装有摄像头的无人机代替,以便更好地监视民众”的方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该方案(图一),中国政府也在 1959 年跟进了该计划.
2001 年地球上最后一只鸟被杀,自此所有的鸟都不是真的了. 随着技术进步,制鸟工业趋近成熟,如今已非常能以假乱真(图二、图三).
(转下条)
(接上条)
如果稍有常识就会知道,云南省是我国“鸟”种最多的省份,这下也解释得通了:云南和老挝、缅甸、越南接壤,那里毒品犯罪很多,中国政府便在那里投入大量的鸟形无人机. 公园、野外等不方便安装固定摄像头的地方鸟类更多也是如此.
西方也是最近几年才察觉到这个秘密,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抵抗,大家印发传单,向公众揭露政府的恶行.
我向一位观鸟大佬咨询中国的有关情况,但他语焉不详,还主动提出让我到政府鸟类管理中心工作,待遇极为丰厚. 我不愿干这种事,因此我来向大家揭露事实,请大家多多传播.
长毛象字数限制,大家可以到官方网站上了解更具体的历史细节:https://birdsarentreal.com/pages/the-history
关于鸡蛋、鸟粪、鸟肉,以及不少象友所养的宠物鸟的相关问题解答可以看这里:https://birdsarentreal.com/pages/faq
也有 Twitter 号 @birdsarentreal 可以关注:https://twitter.com/birdsarentreal
本周 #鸟类 读完了梁文瑛,《守望飞羽——中国观鸟故事》,这本书很好读,七八个小时就能读完. 写了一篇读后感:https://zero-mstd.netlify.app/after-reading-birds-catcher/
图片是两个印象深刻的段落. 图一是卫星追踪下的迁徙,我觉得非常浪漫;图二是求偶的趣事,感觉非常有意思.
本周 #鸟类 在读《鸟类的天赋》 (ISBN 978-7-5447-7497-0),读了四章半,现在到 155 页.
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当然内容挺好的,非常有趣,读起来非常快乐,好多关于鸟类有多么聪明的趣事,但我觉得它就像那种 BBC 的科普纪录片一样,好多车轱辘话来回说,同一件事来回说,就那种串词的感觉,比较奇怪. 我甚至都没做任何笔记,觉得即便是做笔记也就是提取知识点,好多还不是知识点,就是有意思的鸟的故事.
提到一个挺好玩的视频,是一只名叫 007 的新喀鸦完成了非常复杂的八个步骤,解开谜题,吃到了肉. 看这个:https://youtu.be/23S8PatR9Cg
本周 #鸟类 把《鸟类的天赋》 读完了.
这书知识性不强,趣味性十足,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鸟类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很多行为学描述,原理解读全靠猜.
这书的注释都堆在后边,正文里也没标注一下,导致我看完正文才看到有注释. 注释主要就是给正文中提到的事情补上文献、视频等,我懒得再从头对照一遍了就随便翻了翻.
分享几个视频:http://science.umd.edu/biology/borgialab/#Videos
https://youtu.be/kn0VsIdD1AA
第一个链接里有四个视频,第二个链接里有一个,这些视频中的鸟是:缎蓝园丁鸟(学名 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他们都是雄性,他们后面那个是他们盖的亭子(不是鸟巢),他们盖亭子是为了吸引雌性,谁盖的好谁就能获得交配机会.
第一个视频是一只鸟在盖亭子;第二个视频是一只雌鸟没看上雄鸟,求偶失败;第三个视频是一只雌鸟看上了雄鸟然后俩鸟交配;第四个视频是另一只雄鸟等亭子的主人飞走觅食时出来把人家的亭子给拆了,又偷走了人家的材料.
这种鸟喜欢蓝色,讨厌红色,第五个视频是科学家往人家的亭子前面放点红色的东西,看看他们怎么把红东西弄走.
植物
第二项公开学习便是植物,同样是每周日更新这一周所学的理论知识,然后不定期更新实践中解锁的新植物,但后期的解锁新植物已经能做到每日更新了.
不得不说,这项公开学习成果颇丰,如果不是我下定决心在长毛象上公开学习,我真的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学习植物了. 这完全得益于我的自恋品质,我的内心深处相信我发的东西是有人看的,如果我有一周偷懒了没有发,那么会有人知道的,他们可能期待了一个星期,最后我没有发他们可能就会有点失望. 当然实际情况我也知道,那就是没有人真的会在乎你说了什么,而我的自恋促使我每周必须要学点什么,这么坚持下来,我就真的学到了东西:理论知识已经完全学完了,实践中也认识了快 30 多种小野花了,这么看来还真的挺有成就感的.
2021 年 5 月 27 日编辑:这里只留下了理论学习的部分,实践部分新出了一个季度嘟文精华展 - 植物特辑,内有 21 科 57 种植物,欢迎点进去看看植物们!
本周 #植物 学习:
正好离春暖花开还有段时间,所以趁着野花还没开,我决定先学习一波理论知识. 正在看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学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4411L7BF ),这一周看了前 7p,包括:绪论、植物细胞概述、细胞膜、细胞壁、纹孔、细胞质和细胞器、高尔基体和液泡系.
有种梦回高中生物课的感觉,不过像初生壁、次生壁、具缘纹孔、前质体什么的还都是第一次听说,高中生物课没讲这么复杂.
要不要和我一起感受一下高中生物的噩梦哈哈哈哈:
请问下列结构中有单层膜的是
本周的 #植物 学完了第 2、3 章,学习了细胞的分裂、分化、死亡,以及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分泌组织),内容比较简单. 有丝分裂再次让我梦回高中生物……不过大学的植物学更具体一点,除了染色质-染色单体之间的转换是分裂期的形态变化,还讲了一个微管骨架构象也会发生变化,即:间期微管阵列 > 早前期微管带 > 纺锤体 > 成膜体 > …这就解答了纺锤体的前世今生~
几个有意思的小知识:
a. 有丝分裂的英文是:mitosis;
b.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培养韭菜,细胞分化时就会发育出黄化质体,长成韭黄;
c. 梨的果肉中的小沙粒是石细胞群,石细胞就和纤维一样,都是机械组织的一种. 实际上,机械组织分为厚角和厚壁,纤维和石细胞都是厚壁;
d. 筛管和伴胞的关系非常有意思:筛管分子是管运输的,它没有细胞核,所以一个筛管周围有好多个伴胞,伴胞就是有核的活细胞了,它们通过胞间连丝给筛管运送蛋白质等所需物质,让筛管得以维持活性!(好像拟人之后就有点 CP 的感觉了?哈哈我新学的)
开始学习 #植物 的器官. 本周学完了第四章,关于植物的根. 终于不像是高中生物了,还挺复杂的. 随便挑几个能一句话说清楚的知识点分享一下好了:
- 植物的根向心性(即按照重力方向生长)是由根冠里面的淀粉粒保证的,因此淀粉粒被称为“平衡石”.
- 根尖各种细胞都在疯狂分裂的环境中,居然有一群不合群的细胞,它们分裂频率很低甚至是不分裂,叫做静止中心. (有点“不动点”那个味儿了.)
- 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初生结构的皮层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凯式带(Casparian strip),它阻断了水和无机盐的质外体运输途径,使得水和无机盐穿越内皮层时必须经过细胞的选择通过.
看名字就知道这个东西是被一个叫 Casparian 的人发现的,发现的时间竟然是:1865 年!还挺远.
本周 #植物 结束了第五章,茎. 我越发感觉 b 站那个课的老师讲得太差了,完全是读讲稿,听得我稀里糊涂的,当然这可能是植物学本身的问题. 具体的问题表现在,缺少定义,论述过程也欠缺整体的把握.
举例来说,茎的分支方式,首先就讲了有三种:单轴分支、合轴分支、假二叉分支,这让我以为只有三种. 举例子的时候举的又全是木本植物的例子,说特点时也是“树冠大小”,这就让我总是想问,草本植物不谈论分支方式吗?结果讲完这三种,又来了个真二叉分支,然后又来了个分蘖,还说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分支方式,这完全让我更糊涂了,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说清楚?如果这些东西是植物界共有的,那为什么举例子的时候不每一门都举个例子;如果只是某几个门有的,为什么不说出来?
而且植物学的概念真的是乱用,妥妥的文科学科,顶芽和茎尖明明是一个东西,讲枝条的时候就要用顶芽,讲茎的生长又用起了茎尖,气死个人. 好在我只是个业余爱好,随便学一下有个印象就行了,我要是学这个专业我估计每天都会想死.
明白了年轮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吃的蒜、土豆、姜其实都是植物的茎,我之前还以为是根呢 :0520: 不过具体的没地方写了.
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六章,叶✌
终于到了比较有意思的部分了,这一章和下一章的花都在植物的分类(野外辨认)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了解到了叶的发生:叶是在茎尖发生的,离茎尖越远,叶的叶龄越大. 我以前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么一看的话好像人为拽下一片叶子,它也不会在原地方长出一个新的了(?). 不过我对多年生木本植物(aka 大树)叶的发生产生了疑问,因为人家毕竟是多年生,茎尖不早就长到上面去了吗?还遵循这个规律吗?正好春天来了,我得找一棵大树做个持续的观察.
别的好像也没啥可以分享的了. 就是光合作用那里,讲到了一个 C3(读作“碳三”)、C4 植物,这东西我绝对不是第一次听说,隐隐约约觉得高中是学过的. 然而他具体再一讲碳固定的过程,什么卡尔文循环,我又觉得没听说过了(?),真奇怪,所以咱中国的高中生物课讲过 C3、C4 吗?
CAM(景天科酸代谢)植物我应该能确定高中是没学过的,其实它也跟 C3、C4 一样,是一种固定碳的方式.
对了,还有一个叶互生叶序下的绕颈圈数和重叠叶之间的叶片数是斐波那契数列,见图吧~
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七章,植物的生殖. 大部分还都是高中生物,比如再次复习减数分裂 :0170: ,但很多东西不是第一次听说却仍然觉得神奇,像传粉这件事,总觉得不可思议.
有一些是没有学过的,比如 ABC 模型,是关于花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怎么受到基因表达控制的.
有个有意思的概念,叫雄性生殖单位,是说花粉粒里面的精细胞之间与营养核之间会形成一个联合体,这样姐妹精细胞在花粉管中的移动可以同步进行,然后同步在胚囊释放. 我觉得有趣的点在于“姐妹”精细胞,而不是叫“兄弟”精细胞,感觉好好玩.
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做“昙花一现”,昙花的开花时间只有 4-5 个小时,其实小麦的开花时间更短,只有 5-30 分钟!震惊!
老师还介绍了一篇 nature 论文,研究了一种特殊环境下(好像是沙漠里没有风也没有昆虫,所以没人帮忙传粉),有个植物就进化出了开花后自动向下旋转的技能,完成自己给自己传粉.(好坚强)这论文是中科大的本科生发的……
还提到眉兰属植物的花,会把花开成昆虫的模样,吸引欲火中烧的异性昆虫前来交配,帮助花传粉,老师说这是性欺骗!可怕,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了.
我突然想起,我是看到过昙花开放的.
还是在大一,九月的一天,我们刚军训完回到宿舍,突然同楼层的同学们都一窝蜂地往楼下跑. 我舍友出去打听了一下,听说是有两株昙花开放了. 我从来没见过的,便不顾身体的疲惫,随着人群去看昙花.
我记得那个夜晚不太热,月色很好,风也温柔,我第一次看到了昙花. 昙花很大、很白,开得那样肆意,植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 我很激动,拍了照片,还写了一首小诗发了 QQ 空间(见图一图二,好羞耻 :0540: )
第二天早晨我一起床又去看昙花,它们果然已经凋谢了(图三). 人在那样的时刻总是会感到悲伤,想要挽留住那些美好的东西,于是我和一个舍友交流了一下,他给我推荐了一个伟大的东西:水晶滴胶!
于是我购买了水晶滴胶,我想要第二年昙花开放时摘一朵下来,把开放的昙花永久地保存在水晶滴胶里. 但第二年在同样的位置我没有再找到那两株昙花,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昙花了.
(我买的水晶滴胶也并没有浪费,我和我那个舍友在春天时弄了些连翘花放进了水晶滴胶里,然后它们作为各种生日礼物被我送了出去,那已经是另外的故事了.)
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八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前面 1-7 章都是个体发育主线,从这一章开始就到了系统发育的主线. 后面的章节就都是很具体的植物分类啦,从藻类植物开始,然后是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等,终于学到这里了,好耶!(不过我猜测这个 tag 以后的周日更新就没那么有趣了,可能就是例行打卡这样 :0120: )
好消息是:春天到了!各种花都要陆陆续续地开了,所以在常规的学习打卡以外,我会不定期地用这个 tag 记录下我的实践成果(aka 辨认植物),毕竟学习植物知识本身不是目的,我的终极目标是认识身边的植物嘛. 实话说我有好多树都不认识,我应该会先从大树开始认起.
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九章,藻类. 我原以为蓝藻是一种植物,但人家其实是一个门!内含 4 目 150 属 2000 多种,比中国的鸟类还多 :0520: 太强了蓝藻!
其实作为爱好者,最关心的往往是一些很朴素很朴素的问题,比如:
- 每一种藻类有多大个,几厘米还是几毫米还是几微米;
- 每一种藻类生活史的周期是多长时间,几小时还是几天还是几个月还是几年;
- 像那种单细胞的藻类,是随便找个池塘随便弄一勺水里面就会有藻类吗?
(我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中学学习无性生殖时,就想过空气中的孢子的密度的问题. 面团总能发起来、食物放久了总能发霉,应该能说明空气中的孢子是很多很多的,那随便一勺水里是不是一定有藻类呢?如果有有多少呢?)
可惜的是,我看的那个课就没有讲这些非常朴素的问题,且网上简单搜索也不能找到很满意的答案.
当然了,像褐藻门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海带就是褐藻门的,这就会稍微有点帮助.
姗姗来迟的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十章:苔藓!
苔藓是最最最简单的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标准是有胚),它的简单之处在于比起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苔藓植物门是没有维管组织的,属于非维管植物.(维管就是一种疏导组织,像大树、花花草草这种由根吸收营养向上运输就需要用到维管).
与被子植物另一个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它的生活史是配子体占优势(像我们平时看到的花草树都是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主导).
苔藓的受精过程必须有水,精子在水里游动到颈卵器. 我很好奇它是怎么正确找到方向的,这里面的机理应该查一查探究一下,先暂时马克一下.
苔藓植物门分类也很简单,一共只有三个纲:苔纲、角苔纲、藓纲,应该是非常值得学习辨认的,暂且创建一个 #苔藓 标签,以后有机会好好认一认. 看了下《中国常见植物野外分类手册——苔藓册》的介绍,需要用到放大镜和喷壶,到时候买一下,这个还挺省钱的 :0120:
苔藓植物结构简单,所以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环境以及气候的重要指标性植物.
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也是最低等的维管植物,这种通过孢子繁殖的生物对我来说总是有点陌生的,我觉得我短暂的人生里还没有见过蕨类植物.
全球共有 12000 多种蕨类植物,大多都在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 2600 多种,主要在华南和西南,我觉得这就是我没见过蕨类植物的最重要的原因了!(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可能见过但我认不出来……)
反正就是很陌生的一种植物,我总觉得是某种外星植物,尤其是这个:问荆,能积累金,就是那个 gold,Au,一吨问荆里能有 140 克金,太强了!我觉得“问荆”很适合做网名,比较低调,字面含义挺深邃,内核却非常简单暴力.
本周 #植物 学完了第十二章: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曾经非常厉害,可惜好像是第四代冰川季(?)灭绝了一大堆,现在只有 800 多种了.
裸子植物的术语有两套,而且是混用的,一套是使用蕨类植物术语,比如“孢子叶球”;另一套是使用种子植物术语,比如“花”. 这是因为古人们最开始认识水平比较低,没有意识到裸子植物身上的孢子叶球就是演化水平比较低的花,后来知道了但出于习惯原因就两套术语混用了.
裸子植物的分类在国内外争议很大,国内的教材都是使用郑万钧系统,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纲、买麻藤纲共 5 个纲. 前两个纲比较原始,精子还有鞭毛(像蕨类植物这种受精必须依靠水的精子都有鞭毛,它们都是最原始的;而被子植物这种受精是依靠自己长出花粉管的才是最进化的,这种的精子已经进化到没有鞭毛了);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有个有意思的小知识是:松树传粉后大孢子还没有形成雌配子体,所以花粉管长一段以后就停下来,13 个月以后才受精. 即:传粉在第一年晚春,受精在第二年夏天.
我的问题是:同一年,整棵松树都在同一阶段吗?还是一部分传粉、一部分受精呢?(待学习)
这条是 5 月 3 日发的,本不是这次精华展的参展范围,不过考虑到这是“博物学习之植物”的最后一条理论学习了,所以为了保持完整性放进来.
本周(和上周) #植物 学完了第 13 章:被子植物!
超级推荐这一章,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去听听第 13 章,如果想要学习植物的话也不应该从头开始学而是应该先学第 13 章!(BV1F4411L7BF)
这一章介绍了被子植物的演化特征,然后尤其介绍了花的演化,提出了一个超有意思的观点:花是变态的枝条,花被、雄蕊、雌蕊等都是变态的叶子,这还是 1970 年歌德提出的.(为啥我在初中和高中没有学过呢?)
紧接着介绍了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讲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就是所谓的“界门纲目科属种”该怎么划分. 本质上,人们希望通过分类的方法把不同植物之间的演化与亲缘关系说清楚. 这在学界当然是众说纷纭,分类系统有上百个,最流行的有五个,课程逐一做了介绍.
然后课程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介绍了被子植物所有的纲,每个纲选了几个代表性的科讲了下共同特征和辨识要点. 里面出现了非常多我已经见到过的(也就是我们每天在长毛象这里解锁的)植物,我觉得非常爽!很有启发!我觉得自己算是入门植物了.
至此,这个 b 站上的植物学课程我全部学完了!!下周开始我要看汪劲武的《中国草木植物讲堂》啦~